欢迎您访问上海莱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网站!
历史儒商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儒商

沈万三

发布时间:2020-11-09

  沈万三(1330~1376年),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出生于平江府(苏州)长洲县东蔡村,祖籍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浙江湖州南浔)。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沈家漾迁徙至周庄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周庄就是因为有了沈万三,才成为江南著名的古镇的。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曾出资修拓观前街。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周庄受惠于他,南京城的建城,沈万三还有一半的功劳,因为朱元璋的眼红而被逼出资与明朝共同建成了南京城。但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经商经历及成就

  土地起家。元代至顺年,沈万三的父亲沈佑举家从湖州的南浔迁到了苏州的东垞,即现在的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沈佑去世后,儿子们分了家。排行老三的沈万三留在了周庄的银子浜,他一方面管理着东垞的庄田,另一方面则开始经营镇上的买卖。他通过买卖、盘剥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这种土地占有方式以及垦土做法,也是当时元王朝所积极提倡的。沈万三通过经营土地的办法,获得“赀巨万万,田产遍天下”的高额回报。沈万三靠土地起家,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出海通番。元朝统治者鼓励和发展商业,实行轻商税的政策,经商的人增多。至于海外贸易,元王朝实行比唐、宋两朝更为宽松的政策,沈万三便将目光投到了做海内外贸易上。沈万三将剩余的粮食贩卖到北方,还贩卖到其他缺粮地区和海外获取效益。同时,沈万三还在宁、镇、常、太、池、徽等地做生意,获得丰厚的回报,家业更加富足。沈万三贸易对象是高丽、日本和南洋等地,江、浙丝绸、茶叶、陶器、工艺品等特产深受海外欢迎,所以说,经商致富是沈万三“富甲天下”的主要原因。

  观前修街。沈万三在海外赚够了钱,一度居住在苏州,发觉城中心的玄妙观四周,每天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杂耍艺伶和小摊小贩四处云集,但由于道路狭窄,行人车马经常阻塞。如果在观前营建街市,将道路拓宽,既能方便行人车马,又能把建成的店铺租赁给客商,招徕交易。于是他采用了茅山石铺平观前街,与古城小桥流水的风貌十分吻合,相得益彰。

  资助起义,埋下祸根。张士诚举兵起义,建立大周之后,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像沈万三这样的富商大贾。张士诚领兵起义需要大量的财物,沈万三带领江南的富商大量地捐钱捐物,资助张士诚起义。张士诚也给了沈万三很多敛财的特权。从此,沈万三便一跃成为海外贸易、房地产、地租、高利贷、丝绸业等方面的大鳄。此时拥有了巨额资财的沈万三,又开始做起了放贷收利这一资本经营的新项目,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人称“江南财神”。

  但是,张士诚据城死守,朱元璋派兵屡攻不下,以致朱元璋对江南地方豪绅给张士诚的支持非常嫉恨。也因此,埋下了朱元璋对苏州城和沈万三秋后算账的伏笔。

  南京筑城。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后,便对江南一带格外加重了税赋,没收了沈万三的大批田地为官田。沈万三是个精明的商人,上书自请“助筑都城三之一”,想以此换得太平。

  云南充军。朱元璋还是把沈万三全家发配到了云南,沈万三名下20亿贯家当也就都归了皇帝。沈万三被赶到云南时,已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在这富与贫、荣与辱产生巨大反差的一瞬间,他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难以接受,加上江南与云南的生活习性、水土气候的差异实在太大,没过多久,沈万三便撒手人寰了。

沈万三的经商之道

  沈万三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取得成功。

  一、天时。沈万三生活的年代是在元末明初时期,经商的黄金时代在元朝。元朝统治者,实行“重农商、轻赋税”的政策,所以当时的政策是比较宽松的。沈万三具有敏锐的目光,从事起商贸活动来,他的经商范围是国内国外双管齐下,在京杭大运河沿岸开设了许多“沈万三商号”,获取巨额利润。同时,他依靠宽松的海外贸易政策,带领船队往返于东南亚各地,把江南的陶器、江西的瓷器、浙江的茶叶、西北的药材以及周庄的土特产咸菜苋运到海外,买回了大量的珍珠、玛瑙、象牙、红木,赚取了巨额差价,迅速暴富起来。

  二、地利。沈万三的商贸成功与周庄具有很强的交通优势密不可分。唐宋以来,苏州、松江、湖州、嘉兴、杭州一带,水上交通更加便利。周庄坐落在急水江畔,急水江西连白蚬江,可到苏州,东通吴淞江,直达太仓,所以沈家船队可以在周庄急水江直达太仓刘家港。有的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经商,有的向东南出海贸易。优越的交通使得沈万三奔行于内地和国外各大商贸城市之间,于是,他的“聚宝盆”里盛满了来自各地的金银财宝。

  三、人和。多年的创业使得沈万三拥有了一定的资本,也拥有了一个“企业集团”。他是穷苦人出身,具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他深知创业难的道理,便将经商理念传授给手下人,于是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企业”精神。加之,他借助于姑苏王张士诚的权势,使自己在国内外的商战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