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儒商
发布时间:2020-11-06
保罗•高尔文是美国著名的无线电企业--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他于1895 年6 月29 日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哈佛镇,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从伊利诺斯大学肄业后他来到芝加哥,开始时与别人合作经营电池公司,结果几经挫折。1928 年9 月25 日他成立了自己的制造公司,并开发生产以摩托罗拉为商标的汽车收音机打开市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摩托罗拉为美军研制出无线电话机而立下功勋,公司得到飞速发展。到1954 牟摩托罗拉的销售总额已达2.05 亿美元,成为美国无线电行业中的佼佼者。1959 年11 月5 日高尔文因病去世,享年64 岁。
人物生平
小镇生活
哈佛镇新通了火车之后,高尔文到车站做爆米花生意并获利颇丰。而当别的孩子见有利可图纷纷仿效时,高尔文却退出了竞争。他认定这种混乱局面不会长久。果然不久他的预见便得到了证实。
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中西部有个名叫哈佛的小镇,镇上的居民大多是爱尔兰人。1895 年6 月29 日,保罗•高尔文就诞生在这个小镇上的一户平民家庭。
当时的哈佛镇落后而闭塞,人们两耳不闻窗外事,过着单调而质朴的生活。而幼年时期的高尔文对外面那个精彩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渴望,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出去闯荡闯荡。
他常常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出神地凝望远方。每当赶马车的大人从外面风尘仆仆地赶回来时,他总会迎上去怯怯地问:"下回带我出去行吗?"高尔文比自己的同龄人早熟。10 岁的时候他表现得就像个小大人似的,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努力在四个弟妹面前树立榜样。他又很重感情,总是竭尽全力帮助弟妹、朋友们。
他15 岁那年,有个小伙伴打了一个孩子,那孩子跑回家向父亲告了状。当时他们一伙人正坐在路边玩耍,那孩子的父亲气势汹汹地赶来,揪住一个孩子便狠狠地打。高尔文立即冲上去拉住了他。后来他们去找了镇上的一位律师。小镇上一共只有两位律师,那个打人的父亲找了另一位。法庭最后判定打人的父亲有罪,罚款两元,支付诉讼费3.75 元。
而高尔文他们却不得不支付10 美元律师费。后来高尔文看见两位律师在外出午餐时勾肩搭背,十分亲热,这让他有上当受骗之感。在以后的商业生涯里,他一直认为大部分纠纷可以通过抱有诚意的负责人协商解决,不成之后才去诉诸法律。因此他毕生很少打商业官司。
1856 年芝加哥和西北铁路建成,哈佛成为铁路枢纽。这给小镇注入了生机,也给镇上的机敏的孩子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好机会,他们纷纷在火车上做起了爆米花的生意。不甘人后的高尔文也投入了这场竞争。他想了许多方法来扩大销售。夏天他搞了一个爆米花摊床,用车推到镇上,到火车站和大马路上叫卖;冬天他就在家里烧饭的火炉上爆上20 袋玉米花,到离家三个街段的车站去设好摊床等火车进站。
那时车站的情况很乱。镇上的孩子们都想去做买卖,沿铁路的其他城镇的孩子也在动这门心思。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很久,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地退出了竞争。不出他所料,不久之后车站门前贴出通告,禁止在火车上做买卖。而高尔文从小表现出的对市场动态的敏锐的把握能力成了他以后经营企业生涯中赖以制胜的法宝。
大学生活
1913 年9 月,18 岁的高尔文中学毕业,准备到伊利诺斯州去上大学。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走出哈佛小镇。他心里充满了要闯荡天下的梦想,又对陌生的世界感到有些害怕。大学里的环境是他从未经历过的,他在那儿开销很大,不得不出去打工。他为当地的滚木球球场布置场地,为大学的洗衣房散发广告,自食其力。而家里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第二学期时哈佛镇决定禁酒,高尔文的父亲不得不关闭赖以谋生的小酒吧,去担任铁路晚间票务代理人。即使如此,家里还是变卖了酒吧的财产和原来居住的大宅院。高尔文对自己无所作为深感愧疚,他把省吃俭用省下的一点钱寄给母亲,还嘱咐她"别让父亲知道"。
参加工作
第二学年一结束,高尔文便告别了熟悉的校园。1916 年,他只身来到芝加哥,并在联邦爱迪生公司找到了一份文书工作。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欧洲进行得如火如荼。美国虽尚未卷入这场战争,但也在积极增加国防力量。国会决定将正规军扩大一倍,将地方上的国民警卫队并进去。高尔文通过联邦爱迪生公司的一个部门得知在谢里登堡正要进行一项新军官训练计划,便毅然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
高尔文很快进入了谢里登堡,接着又被调到格兰特营地,接受野战、炮术以及通信方面的训练。1918 年1 月末,高尔文来到俄克拉荷马州的锡尔堡,接受进一步的为期九周的炮术训练。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军事训练,高尔文不仅从中学到了有关通信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磨练了意志。他感到自己坚强多了,并为此而高兴地给母亲写信说:"我把每一次新任务当作一次新的战斗,我已懂得一个人活着就得战斗一辈子。当你完成了一个任务,又接手第二个任务时,你这人就进步了。上帝给了我从事斗争的力量,我将用以完成最巨大的任务。"
光荣退役
1919 年春,高尔文在得克萨斯州鲍伊营脱下了军装,光荣退役。虽未立下什么辉煌战绩,但是从近三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足以使他受益无穷。他永远不会忘记要把人们团结成一个集体,一名好士兵一定要支持他的上级,而一个好军官一定要照顾他的战士。正是由于有了大战中的经历,他成熟多了,展望自己将要投身的生活,他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临时工作
高尔文要在拍卖会上买回自己的替代器,可他只有1000 美元。当价码升至500 美元时,他毅然喊出了750 美元。他的胆识和魄力吓退了他的竞争对手,他成功地买回了替代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美国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经济大发展时期。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大大降低,而新兴工业正在蓬勃发展。尤其是汽车工业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带动了玻璃、橡胶和钢铁等相关产业的腾飞。
高尔文敏锐地感受到这种时代气氛,退役之后他没有回家乡,而是来到芝加哥的一家"D 和G 蓄电池公司"担任职务,这家公司生产汽车用的蓄电池。公司里的工作沉闷而无休无止,但这一切都不能磨灭高尔文心中所蕴藏的创业的激情。他只是将眼下的职务看作是过渡性的临时工作。他在等待时机。
成立公司
1920 年11 月22 日匹茨堡KDKA 电台开始正式广播,这是无线电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虽然它最初只播出音乐和棒球赛结果,可是这种新的媒体所具有的巨大的潜力很快就显现出来了:购买无线电设备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到处都开设了电台,与此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无线电的忠实听众。
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为高尔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历史契机。幸运之神终于垂青于高尔文。
1921 年初,爱德华•斯图尔特向高尔文提议办一个蓄电池厂。他是高尔文在哈佛镇时结识的老朋友,作为"斯图尔特•完善反射无线电公司"的老板,已经在无线电领域内活跃了好几年。
高尔文考虑之后,答应了斯图尔特的提议。随后他便带着妻子丽莲从芝加哥迁居到马什菲尔德。1921 年7 月15 日,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之后,斯图尔特电池公司在马什菲尔德隆重成立了。这个公司拥有两个部门:一个是斯图尔特一高尔文电池公司,性质为合伙关系的制造厂;另一个是个产品的销售代理单位,名叫斯图尔特蓄电池公司。两个部门一共雇用了大约50 名工作人员。
陷入困境
公司开张后的头几个月效益非常好,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报纸上也报导说该公司是"马什菲尔德市制造工业中最大的工厂之一,它日产蓄电池150 台,销路遍及全美国"。
可惜好景不长。从1920 年到1921 年间,全美经济都极不景气。他们的公司很快陷入了困境。他们的公司处在交通不便的地点:"我们发现,对蓄电池经营来说,我们处在全世界最糟糕的地方,因为电池这东西特别笨重。"
尽管他们发愤图强,还是无法阻挡厄运的来临。一天高尔文正在家吃饭,政府人员突如其来地出现在他面前。由于公司未缴货物税,他们把公司封了。
此后的两个月内,高尔文四处奔走,可是仍挽救不了公司的命运。
几天后高尔文一家回到了故乡哈佛镇,此时他身上的钱连吃饭都不够。接着又传来了在职总统哈克去世的噩耗,高尔文感到好像"全世界都完结了"。
然而失败的痛苦毕竟是暂时的,高尔文很快从逆境中振作起来。他不甘于就此沉沦,在这小镇上庸庸碌碌地终其一生。他向父亲借贷了40 美元,又来到了芝加哥。在那儿他找到了姨父埃米尔•布拉赫,在他的公司里谋得了一份工作。当时布拉赫年逾六十,但经营有方,公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高尔文担任了布拉赫的私人秘书,从他那儿学到了不少东西。他认识到仅靠艰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必须有高瞻远瞩的胆识。高尔文在实际工作的磨硕中愈加成熟了。1926 年,布拉赫退休,高尔文担任了公司的主管销售。
命运又一次将高尔文和爱德华•斯图尔特联结在一起。斯图尔特买下了马什菲尔德电池公司的剩余部分并将其迁到芝加哥,这就解决了原来的交通问题。于是他们两人信心百倍地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当时无线电商品的行情看好,与此相关的电池生产也水涨船高。然而那时的干电池又笨又脏,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得更换。高尔文注意到这点,便开发出一种叫A 一替代器的产品来取而代之。最初新产品销路不错,公司也一度达到了繁荣的顶点。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昙花一现,不久市场上传来新产品出现故障的报告,行政司法官再度查封了公司,替代器连同其他机器和工具一起准备拍卖。
再建公司
这次高尔文不再坐以待毙了。他要买下这些替代器来自己生产,因为凭着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他已认准了在交流电收音机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替代器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可他东奔西走也不过筹集了1000 美元,以这点微不足道的资金想要击败拍卖场上众多的对手,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拍卖开始,高尔文焦虑地站在台下的人群中。开始时竞价的人很多,但当价格50、100 地一直攀升到500 美元时,出价的人少了。高尔文的心情绷得更紧了,他决定出个大价钱赌上一把。"750 美元!"他毅然喊出这个价钱。他还给自己剩下250 美元准备作最后一搏。然而没有人应战,对手们显然对替代器缺乏信心。高尔文成功了!
1928 年9 月25 日,高尔文制造公司在芝加哥哈里森街847 号的一幢出租的大楼里诞生了。虽然公司最初只有5 名雇员。但它毕竟是属于高尔文自己的。他野心勃勃地计划着要从这里开始征服世界。
此时交流电收音机已经开始进入家庭,高尔文认准时机,准备生产这种产品投放市场。而无线电市场并不稳定,这就要求生产厂家一旦接到订货,就必须迅速投产,及时交货,否则许多竞争对手就可能见缝插针。高尔文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业务中去。在激烈的竞争中他时刻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因此他马不停蹄地工作,以使公司得以存话发展。他的雇员回忆那时的情形说:"在大楼里那些空闲的房间里,工作台和电线时隐时现,简直像玩魔术似的。我记得有一次,哪儿也没有空地方时,约瑟夫就派一些人到洗手间去放一张工作台干活。"
在整个无线电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推动下,高尔文的公司一年多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厄运似乎总是伴随着他。1929 年10 月25 日,一个"黑色星期五",纽约华尔街股市暴跌,美国爆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小企业纷纷倒闭,人们都在抛售物品,一些大的制造商甚至于以远低于销售价的价格甩卖产品。高尔文也因库存过多而陷入了困境。
生活上的不幸也伴随着事业上的挫折接踵而至。先后5 个月内,高尔文相继失去了父亲、母亲和岳母等几位亲人。一个又一个打击使他悲痛得都快麻木了。
研制新产品
然而高尔文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困难与挫折或许会使生活的弱者一蹶不振,畏缩不前•但对于真正的强者来说,它却是前进的路途上不断鞭策自己的动力。高尔文回到公司重整旗鼓,并大胆地做出决定,准备大规模地安装汽车收音机。他认为这种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眼下正是创立名牌的好时机,一定不能让别人占了先。
研制汽车收音机的那段日子是高尔文终生难忘的。他和工作人员们泡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苦干,为了每一个技术上的难题他们绞尽了脑汁。每当一部新的装置完成之后,马上就会有人把汽车开到马路上去进行严格的检验。
失败,失败,失败,命运仿佛总在捉弄他们。有一段时间他们几乎要放弃了,就不得不中断了对失败的次数的登记,大家互相鼓励着继续坚持下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30 年6 月•他们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台可以投入使用的样机。这台样机的性能跟今天的收音机比起来自然是相差甚远,但在当时来说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它运转情况良好,当汽车发动机开动时,收音机的信号也能听得很清楚。高尔文带着它前去参加在亚特兰大中举办的"收音机厂商协议会"。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会场里没有他们的展位,没有他们的职位,也没有供他们表演的地方。高尔文便在会场附近的马路边上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一个停放的位置,吸引那些来散步的商人偶然驻足观望一番。人们对他的产品褒贬不一,他们有的根本对此不屑一顾,有些认为这种产品还挺精巧,还有大部分人并不认为这东西具有成批生产的价值。
尽管这次亚特兰大之行并没有得到什么大的成果,但高尔文对自己产品的信心丝毫不为所动。毕竟有些商人对汽车收音机印象良好而订购了一两台,虽然说总数不多,但总是让他看到了希望。
汽车收音机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高尔文和他的工程师们针对这些缺点作了进一步改进•终于使其性能更加优良,安装也便利多了。高尔文信心百倍,他仿佛已经听见,在美国大街小巷上疾驰而过的汽车里,都响着他们的产品播放的动听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