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儒商学院
发布时间:2020-11-07
春茶采摘已经步入尾声,那么春茶今年的销售情况如何?笔者近日就走访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七莘路3599弄华商时代广场的由100多家茶叶商铺组装成的华夏茶城。来到华夏茶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茶城的大门,门楼布置的非常简洁,楷写的烫金标识。已是暮春时节,虽然外面艳阳高照,市场里少了交易热闹景象,很多商铺紧闭大门,而偶尔只能看见几个来往的客人,来购买茶叶。
随着春茶采摘旺季的结束,春茶交易市场的暂告一段落,今年华夏茶城的整体交易量呈下滑趋势,较去年整体下降10%-20%左右。随着报价的出炉,绝大部分茶商最直接的感触是2018年的名山不好做。去年3000一片的茶,今年提高到5000元,但是毛茶价格又放在那里,更关键的是去年的价格是指古树料,今年则是小树古树混在一起,价格上涨,品质缩水,深究各中原因不难看出,在产品,销售,宣传,品牌策划上,都有可能会发现茶叶交易量下滑的原因。
打破刻板印象怪圈 老牌茶叶销量亦呈下滑趋势
刻板印象,造成消费者对茶叶看法的怪圈。中茶雪峰今典系列产品即由湖南中茶茶叶有限公司运营打造,而湖南中茶茶叶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在华中地区的优质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研发和营销中心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安化黑茶企业,曾引领湖南省茶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但是就是这样有实力的老牌茶叶品牌也呈现了茶叶销售量下滑的趋势。
笔者了解到,跟大多数的茶叶商铺差不多,雪峰经典的主要客源虽然是有各种各样的人群,但是也还是以熟客为主,在销售总量上来,更去年相比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茶叶很难成为爆款,也很难引起消费冲动,在雪峰经典的一级经销商陈冬琴女士看来,靠口耳相传,传播的范围不大,反响也是比较慢的。
名茶供应量有限,其实很难拉近消费者和商品之间的距离。福鼎白茶的经销商也专门提及。作为家族企业,福鼎白茶专营店的刘清女士,对于限量供应的福鼎白茶就有这样的看法,“做限量供应不是为了饥饿营销,作为我们家族的企业,我是实实在在的告诉客户,正宗的福鼎茶叶,我们家的茶园,是在海拔900米左右多的福鼎太姥山,从产地到适宜的采摘季节,到处理,加工制作,我们都是严格的工艺要求,我也会告诉我的客户,成本价,购买价,像今年的白毫银针,要卖到1000元左右一斤,而且是在保持成本的情况下。走量不是不可以,是要牺牲质为前提的,那将是整个茶叶经营的悲哀。”原料价格太高,成品茶并不方便涨价,因为茶客的接受能力放在那里。销量供应势必就会出现知名度传播范围小,传播层面不够深的问题。
茶叶的种类,品质参差不齐,也是消费者们抑制消费冲动改的主要原因。有着几十年茶叶经营的商户们,是能看到很多无奈的现象的,在整个行业出现的品质下降,滥竽充数以此充好的现象常常会出现。例如,市上会存在用100元—200元一斤的茶叶卖到600元-800元一斤。市场环境需要净化,消费者需要一个透明的茶叶购买的环境,那么,产品在流入市场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应该严格把控,前面有以名企业为依托的例子,那么散户在进行挑选,采购,销售的时候也应该按照严格的市场准入原则,而茶叶协会方面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督。
线上销售模式“抢饭碗”传统茶叶遭受互联网冲击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传统茶叶的经营带来了新的灵感。但是互联网本身也就是一本双刃剑,那么与互联网关联的传统茶叶经营也会出现有利有弊的现象。目前,我国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在综合服务领域完成了坚实的行业布局,平台、服务、消费体系完整,效率优化,已经成为全球电商规模化运营能力的标杆。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学术委员会统计,2016年我国综合类电商吸引了近6亿网络消费者,在国内消费总额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份额,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若想在拥有巨大潜在消费者的市场中分一杯羹,那么传统产业就面临升级,
笔者了解到,线上的销售模式仍旧是以中低端品质的茶叶为主,这应该来自于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中等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就会有很多人去购买,但是价格一旦抬高,那么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丧失信任,茶叶销售也是如此,线上销售确实是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便利,但是消费者心理也会有一把尺子来度量,当价格超出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范围内,茶叶需要品尝,在购买之前,涉及到口感,那么消费者自然会选择线下的门店来体验一下再进行购买。
但是传统的零售行业和占有众多中小企业的市场资源的电子商务相比,差距确实是相当明显的。电商平台运营企业通过完全占有扁平化营销带来零售暴利,大量收购周边企业,由于其核心是成本控制,因此对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等实体经济形成了较大的成本压力。这些压力初期迫使实体经济企业提高效率、加强技术革新、形成规模经济,但后期就逐步演化成违反市场规律、依托资本输血的,以低质量、过剩产能等为特征的“虚胖型”的实体经济。对于传统的茶叶产业来说,产品的衍生价值的挖掘实在是有限,导致传统茶叶应对互联网冲击的时候无所适从,从而无法更有效的挖掘更多消费者。
在电子商务普及浪潮中,“90后”人群已经开始将电子商务作为主要的采购渠道,全电子化营销生态环境已经逐步形成。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学术委员会统计,我国“80后”电商使用率为47%,而“90后”高达74%,可以预见,电子商务极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替代传统零售,成为商品零售的主要模式。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在吸引互联网的消费群体的时候,不应该忽略这类消费群体。传统的营销方式并非要抛弃,而是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思维的转变才是传统企业存活的重要途径。
小众销售“各自为阵”品牌意识的重视度不够
华夏茶城主要是以销售,批发茶叶为主,但是在华夏茶城的负一楼也能看见有花卉商铺,往来也能看见专程来购买花卉的客户。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华夏茶城的负责人。据华夏茶城的负责人介绍,原来,随着近两年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的营销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就茶叶城本身而言,要想延长产业链,往长远发展,必须注重现今的形式,拓宽渠道,花卉绿植的入驻,是能推动茶叶的购买力的。因为茶叶属于小众销售,要想拓宽销售渠道,打开销路,那么就需要商家应时求变,抓住更多潜在的消费者。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是为了更好的拓宽销路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更多的则是强调主打的产品。
众所周知,市面上茶叶的品牌种类数五花八门,究其原因,还是出现在品牌打造的环节上。有了更多标杆性的品牌形象的树立和打造,产品本身的本质的提高本就无可厚非,但是要做到推广,提高知名度,首先,传统经典的品牌理论,依然受用,品牌对用户而言,是一个心理名词,而人类心理,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并无巨大变化,传统企业依然可以用原始的品牌分析方法,去剖析自己的品牌。让茶叶品牌适应互联网,而不是让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精神。我们如今是互联网时代,这个已经是十年未变的主题,我们进入移动互联也已经数年时间。互联网,改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流体现形式。
在互联网得到了最大体现,自我发声,现在已经进化到自我直播,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更是打破视觉界限,信息边界更模糊。广告的宣传推广,以及视听方面的不再有什么事情是密不透风的,有任何渠道可以传播想传播的任何信息。同时,连接工具的改变,能让任何人参与到任何事情当中。包括知识更新,产品更新,用户决策的更新,互联网是提升效率的工具,它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更新。选择变得轻而易举,决策时间再度缩短。
因此,传统行业在设想品牌转型时,像传统茶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不要工具化,不是起一个花哨特别的名字,就是互联网品牌的,有能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品牌转型,才能成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传统茶叶遇“冷”,茶叶作为快消品来说跟大多数消费者之间的鸿沟还是存在的,这种历史问题是可以转变的,打破刻板印象,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依托互联网为销售渠道,拓宽消费群体的数量,则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转劣势为优势。想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强烈的品牌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还需要各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