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上海莱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网站!
人物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徐文荣

笑看风云的倔强农民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习近平

  “人的一生其实可以归结为两件事:做人和做事。我认为,人活着,就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干事业,就要辉辉煌煌、轰轰烈烈。要脚踏实地,放眼未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

  “人生最大的苦痛是不被人理解,甚至被误解、被曲解,这是心灵所受到的伤害,是纯正善良之心受到委屈的精神痛苦。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是前进,还是退缩?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只能忍住苦痛,负重前行。”

  “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个梦连接起来的。我说的梦,就是梦想、理想。一个梦想实现了,又会有一个新的梦想;有了新的梦想,就会有新的追求,就会为实现新的梦想奋斗;新的梦想总是在前面引领着你。正是因为我心中的梦想还没有全部实现,所以我还必须天天努力地去工作。”

  本应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徐文荣却日复一日地还在一线岗位忙碌。老伴儿不止一次地劝他该歇歇了,他也不止一次地答应着,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我心里装着的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他常常对身边人说。而这些事情,无论是当初创办丝厂,还是现在建圆明新园,在为横店的父老乡亲谋福利上,他始终没有动摇过。

  年纪大了就喜欢回忆,徐文荣亦然。江南的春天总是细雨霏霏,却挡不住春意的萌动,他常在这样的清晨站在窗边遥望着八面山——这座横店的标志之山。徐文荣笑了,回首40多年的风雨兼程,他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安守在横店一隅,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地改造着横店的一切。此时,隔壁房间的收音机里传来了低沉浑厚的男中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时势造就了英雄英雄推动了时势

  在浙江中部的丘陵地带,有一座叫横店的小镇。过去40年间,其所经历的蛹化和蜕变,足以让很多人惊讶与羡慕。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再到今天的无所不有,这一切的改变,大都跟一个名字——徐文荣——密切相关。

  徐文荣已经83岁高龄了,从横店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上卸任也有十几年了。然而,这些年他并没有闲下来,还在开创着他的另一番事业,追逐着他的又一个梦想。他的精气神儿和年轻时一样,讲话依旧直率,观点依旧犀利,思路依旧清晰。只是今天的他历经风雨,早已宠辱不惊。

  徐文荣生于忧患年代,长于患难之家。在他3岁的时候父母迫于生计,举家从东阳的北乡迁到横店。从此,徐文荣就在这个小镇扎下根来,并把他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这片土地。

  横店人不追星,但见到徐文荣都会向他致敬。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会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勇于理论创新的思想家。在横店,他具有独特的感召力和征服力。从1975年办缫丝厂起步,他带领着乡亲们走上致富路,第一年取得7.6万元利润,第二年15万元,第三年30万元。这在当时横店农民年收入只有75元的时代背景下,简直就是一个神话。彼时的徐文荣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凭着自己的眼光,提出了“母鸡下蛋孵小鸡”的发展思路,以丝厂为母鸡,创办新厂,陆续办起了针织厂、内衣厂、印染厂、服装厂等,让横店农民高高兴兴地到企业上班当工人,外出就业无门路的年轻人也大多选择回到厂里上班。企业“产销”两旺,为以后创办更大的企业做好了物质和人员准备。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我自卑得连上街买豆腐都不愿意去”。回忆儿时的情景,徐文荣总是眉头紧锁,他说那就是苦的味道。“任凭我们怎样努力,怎样奋斗,总是好梦难圆,理想难以变为现实”。徐文荣庆幸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没有放弃努力,终于迎来了好的时代。他一展愁眉,“改革开放让人可以有梦想,让人可以异想天开,让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梦想成真”。所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梦想一个接一个变为现实的时候,他常常谦虚地对别人说:“这不是因为我突然有了本事,是社会变了。”同时,他又会发自肺腑地感慨:“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我崇拜英雄。是时势造就了英雄,也是英雄推动了时势。”

  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一大批从事轻纺、针织等传统产业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面对同质化竞争危机的时候,徐文荣又一次提出“靠科技养大鸡”“非高科技不上”的战略思路。因为他已经看到,未来的市场,只有发展科技产品才能领先、区别于一般乡镇企业,才能有更好的未来。他力排众议,选择磁性材料作为突破口,借助各方力量,很快就办起了多家工厂,并创办了相配套的电声器材厂、电子工业厂,以及印染厂、制冷剂厂等,并成立了东阳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徐文荣带着横店的父老乡亲开工厂、办企业、建学校、造医院,横店的工业先后涉足化纤纺织、磁性材料、电子机械、医药化工等领域。有人曾问过徐文荣是不是先后创办过200多家公司,徐文荣的眼睛顿时瞪得很大,“怎么是200家,明明是700多家!”他试图抓住每一次改变的机遇,包括哪些不被人看好的决策,而最终赢得的回报远远超过了那些失败的经历。

  “改革开放是很难的,执行起来更难,横店的过去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办法。如果都按规定来,那还要什么改革?我掌握一条原则,只要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就不怕”。从上世纪90年代侧重经济发展的“横店模式”到新世纪侧重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横店模式”,横店的发展有目共睹。徐文荣本着这份为百姓办好事的信念,也由此经历了从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家到完全的社会企业家的转变。

  今天的横店集团已成为一家拥有5万名员工、5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700亿元的中国特大型民营企业。今天的横店镇已作为浙江省的十张名片之一走向世界。而横店所在的东阳市在2017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553.9亿元。就在两个月前,徐文荣见证了第一架飞机从横店通用机场起飞;而在不久的将来,杭温高铁也将穿越这个昔日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小镇。

他让横店影视城变身“中国好莱坞”

  虽说高科技产业是横店集团的主业,但很多人却是因为影视了解横店的。小学都未毕业的徐文荣,敢做文化人都很难做到的事。他把转型旅游文化称为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一手打造了被西方媒体冠以“中国好莱坞”之称的华人影视拍摄基地。同时,他巧妙地把影视拍摄同发展旅游嫁接,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横店影视文化旅游产业。

  横店走上文化产业这条路,源于电影导演谢晋的到访。

  1995年底,谢晋来到横店。这一年,他正在为迎接香港回归即积极筹拍电影《鸦片战争》,但因为资金难以落实、工程时间难以保证等困难,拍摄基地一直没有着落。“病急乱投医”的谢晋来到了与杭州相距180公里的横店,这个地方没有飞机、不通火车,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别人介绍说:“这是谢晋。”徐文荣则一脸茫然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尽管徐文荣不知道谢晋是谁,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机遇的把握。吃饭的时候,徐文荣向谢晋承诺在横店建包括120栋房子、一条珠江、一座塔的“南粤广州街”。“我出钱给你建,人家用一年时间,我们用半年;人家用半年,我们用3个月,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建好,绝不耽误你一天的拍片时间。”徐文荣拍着胸脯说。当时的谢晋以为这只是酒席上的玩笑,直到一个星期后双方正式签约,谢晋才知道,这是真的。最终,徐文荣以3个月为限,令“南粤广州街”如期完工。

  “我是真心诚意想帮谢晋完成好这部历史巨片的拍摄工作,因为迎接香港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事。再说,建影视拍摄基地,以此带动旅游和第三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多年的愿望”。正是因为支持了《鸦片战争》拍摄,1997年7月1日,徐文荣应邀赴港参加回归喜庆活动,见证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历史性时刻。

  徐文荣与陈凯歌延续了他与谢晋的故事。如见到谢晋一样,徐文荣不认识陈凯歌,但他用8个月时间建好了秦王宫,让陈凯歌顺利拍摄了《荆轲刺秦王》《无极》。而这座秦王宫以及后来建成的明清宫苑,又成为张艺谋《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地。两位“世界级”导演在此轮番较量,不仅献给观众一部部精彩绝伦的视听盛筵,也让横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对于发展影视产业,当时的集团成员意见并不统一,连省里也有些领导干部说徐文荣这是瞎投资,乱弹琴。但徐文荣坚持己见。1998年8月下旬,他召开了“横店集团二次创业研讨会”,一口气儿讲了3个多小时。“在横店办工业是有条件限制的,有人才制约、土地限制、水资源限制、环境容量限制等。第三产业发展以后,才能够让每家每户每个人都有赚钱的机会”。他又指出,影视产业正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龙头。

  1999年,徐文荣做出了令所有人瞠目的决定——任何剧组到横店拍戏一律免费。最终证明,这的确是个妙举。“免费”不仅仅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剧组,更带活了整条产业链,大量的群众演员闻风而至,他们每天可以赚到几十元到上百元的收入。在当地,甚至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北京有北漂,横店有横漂”。如今,每天都有数千人住在横店。

  南粤广州街、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江南水乡……你在横店可以穿越千年,走遍南北。横店影视城,已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如今,打开电视,常能听到“横店”二字——“本台记者在横店报道”“这是记者在横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03年,徐文荣退休了。他将一手创办的横店集团交给儿子经营,自己则致力于做好“企业办社会”理念的推广工作。徐文荣早在1993年就独创了一种所有制形式——“社团经济”。这是一种不属于国家所有,不属于横店镇政府或徐文荣个人所有,也不属于企业其他高管和员工所有,而属于横店全体成员“共同所有”的产权结构。

  那时,浙江乡镇企业开始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所有制改革,徐文荣没有“顺应潮流”,而是独辟蹊径。除了高举“社团经济”的旗帜外,他还提出了“四共”——共创、共有、共富、共享——的口号,并于2007年专门成立了“四共委员会”。这些年来,“四共委”一直在实施一些福利政策,比如退休老人可免费到镇内所有旅游景点参观,一年可领到一定数额的补助;另外,医保也享受优惠。不过,徐文荣的计划更长远,他奋斗的新事业之一,就是建一座圆明新园。这样可以取得更多的利润捐给“文荣慈善基金会”,为更多的横店人谋福利。

  在徐文荣的创业经历中,承受压力和责难最大、最多的,非建圆明新园莫属。他在困境中的坚守、在冷言蜚语中的“淡然”,或许更能引发人们心底触动。这个他筹划了20多年的项目,曾经不被众人看好的决定终在他的坚持下变为现实。历经5年时间,占地7200亩、投入300亿元的圆明新园在2017年初步建成。

  站在这些恢宏的建筑面前,徐文荣总算能松一口气儿了。当初,从他宣布要再建圆明园的那一刻起,议论声就甚嚣尘上。有人质疑,他是为了一己之欲建造私人园林;也有争议称,这一举动对圆明园造成侵权;还有人好奇庞大的300亿元建设资金到底从何而来?对此,徐文荣看得很淡,“被骂了很多次,但我明白圆明新园不是个人的,是共有的,我相信把它建起来是为民造福,为省争荣,为国争光”。

  他清楚地记得当年有位专家就是不愿意给圆明园的图纸,出钱买也不行,借也不行,因为对方认定徐文荣说的是大话,肯定建不起来。“什么事都是人干出来的,你认定我干不出来,我不光要干出来,还要干得好”。

  “老爷子事无巨细,不仅天天去工地,弄得一身灰,连园里的每样细节都会亲自过问,比如整体布局、长廊颜色,甚至一花一草,他都会逐一把关。夏苑开业前检查,连桥洞里有没被清理掉的垃圾也被他发现了。”曾与他一起共事的年轻员工描述着徐文荣与年龄不符的行动力和意志,感慨万分。

  从2017年元旦开始,新建的圆明新园秋苑和冬苑正式对公众开放。按照徐文荣的设想,8年以后,当圆明新园生意达到顶峰时,一年仅门票收入就有100亿元,这样一来不仅能迅速收回成本,还可以带动很多其他的行业,帮助居民就业致富。

  “圆明新园的建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在世界舞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我毕生的追求。下一步,我还想让圆明新园走向世界,把横店建设成为‘世界影视文化名城,国际旅游休闲之都’,并实现‘世界最美乡村在中国,中国最美乡村在横店’的目标”。

  徐文荣常说,自己是“苦难童年、奋斗青年、风雨中年、成功老年、伤感暮年、劳碌终年”。就在圆明新园建成的那一刻,“伤感”变成了欣慰。

结语

  2015年9月,福布斯中文网刊文称:“徐文荣是中国企业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人物”“与他同时代的企业家,只有他还在企业经营一线”。因此,他被称为“中国最年长的企业家”。

  荣誉远不止这些。他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曾经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对于这些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徐文荣感到无上荣光,也会因此而继续在改革路上一往无前。但对于上胡润富豪榜,或是戴上“学者型企业家”的帽子,他反而不以为然。

  2001年,胡润曾经采访徐文荣。徐文荣对他说:“我告诉你,东阳这地方原来很穷,穷则思变。我们浙江人很聪明,也很勤奋,再穷也要读书……碰上了好的年代,一些东西焕发了出来。”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徐文荣说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这位英国年轻人,“我和横店血肉相连,我把生命都给了它”。

  胡润离开横店时用一个词概括了他所有的感想。他说,这里像“Dream”(梦)一样。

1987

  横店工业总公司在这一年实现工业产值1.1亿元目标,使横店成为浙中地区第一个工业产值“亿元镇”。这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的数字,在当时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徐文荣因此获得了浙江省首届优秀厂长、浙江省优秀乡镇企业家、浙江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还被选为党代表出席了浙江省党代会。此后,徐文荣得到的荣誉数不胜数,而他最在意的是那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因为“那是国家授予普通劳动者的最高荣誉”。

1998

  长期关注我国农村发展的费孝通来到横店。彼时,88岁的费老对徐文荣说:“我看到了今天的横店,又从今天的横店看到了今天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我真的很高兴。”临走时,他欣然挥笔题词——横店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路人。随后,《瞭望》周刊在对徐文荣进行专访后写出了“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横店”的文章。而就在这一年,徐文荣正式提出要以影视产业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带动横店全民致富。

2007

  这一年的11月,在卸任横店社团经济企业联合会法人代表之后,徐文荣成立了“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并任主席。“该委员会是统领横店社会力量,协助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区发展的工作机构。以共创、共有、共富、共享为宗旨,以及以发展文化产业、美化山山水水、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这是徐文荣亲自审定的“四共委”简介,而横店也赢得了人们理想中的“东方太阳城”之美誉。

2017

  环顾着已经建好的圆明新园,徐文荣感到欣慰。他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自己牢牢记住了习总书记的话:国家要强,农业必须强;国家要美,农村必须美;国家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三农’讲得透彻啊,横店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他坦言,目前横店居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香港地区,称得上是“大康”水平。当记者问及这位八旬老人的初心时,他没有多想就语气坚决地说:“让横店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记者金欢、葛精兵)